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Writer's picture愛情導師 ─ Anita 妍

好想親他嗎?試試這樣發出接吻邀請吧!

網路上有著各種各樣親吻技巧的教學,教人怎樣吻才甜、撩人、讓感情升溫;也有很多文章列出該做些什麼準備,適合在什麼時機或地點親感覺才對,但是這些文章很少討論到一個關鍵!


那就是-當我們想嘗試「初吻」新對象時,究竟該怎麼適當地發出邀請訊號呢?



和曖昧的對象,有過幾次接觸,彼此的好感持續增加,想要親吻對方,卻又不確定他是否已經準備好,萬一是我們一廂情願、自以為好心動,對方其實沒那個意思,還唐突地嘗試親吻對方,不是不但容易被對方拒絕,還破壞了好不容易累積的好感嗎?


在感情剛開始建立的時候,步步都是關鍵,一個好的接吻邀請訊號,可以帶出能讓感情往前推進的吻,確認彼此心意之餘,也幫助開啟下一階段的互動。


想要發出最迷人的接吻邀請嗎?趕快來跟著以下幾個步驟做吧!



步驟一:善用微笑、傳達吸引

讓兩人的互動處在輕鬆、舒適的狀態,善用你迷人的微笑,傳達你被對方吸引的訊號,讓他感受到你們之間逐漸臉紅心跳的氛圍,也因為情緒是有感染力的,你展現出的各種曖昧、羞澀、心動的微笑,都有機會讓對方也被帶入同樣的情緒之中,讓你們在不自覺地狀態之下,被相互欣賞、喜歡的情緒感染;如果你發現他也開始回以同樣的笑容,或是害羞地低下頭微笑,這都是很好的跡象,暗示你能繼續下一步喔!


然而,如果他因為你的微笑和吸引的訊號,感到不自在,開始轉移話題,且刻意地不想讓身體面向你、不讓你能直視他的臉,這代表他還沒準備好和你更進一步互動,請在繼續嘗試之前,先藉由相處累積更多好感喔!


 

步驟二:身體靠近、拉近距離

(防疫期間,請還是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喔!)

一般來說,人和人之間身體的距離,會因為親疏關係、親密程度,有不一樣的舒適範圍,和陌生人或是不熟識的對象,我們大約需要1.5公尺以上的距離才能感到安全,和認識的人、朋友,這個距離大概在0.5-1公尺之間,而最親密的家人、伴侶、摯友,距離約莫是0.5公尺以內;每個人能夠接受的身體距離仍有些微差異,平時我們與人互動時,也會不自覺地調整彼此間的身體距離。


當你發現自己還沒有進入0.5公尺以內的範圍,請先嘗試將自己的身體往對方靠近一些,這不是要你很突兀的將身體靠向對方,而是透過一般站著、走路時,慢慢地讓自己離對方靠近,注意對方是否重新將距離調整成原先的值。


如果你已經進到0.5公尺的範圍內,恭喜你!這代表對方在你身邊已經很自在了,在上一步微笑傳達吸引訊號、製造曖昧氛圍後,請試著讓自己的身體,比原先更靠近對方一些(但是仍以不觸碰到對方的範圍為主),待在那個空間裡,感受對方是否有想後退的意圖,如果沒有,互動也依然是自在、舒服的狀態,甚至他也選擇更靠近你一點,那麼你已經準備好再往下一步邁進了!


但是,如果你感受到對方不自在了,收起了微笑、多出了慌亂,請配合他將距離拉回到他舒適的範圍,繼續努力相處,累積更多好感。要特別注意的是:不自在跟害羞是不一樣的喔!關鍵就在於,他有沒有給你想要往後、拉開距離的感覺!如果他只是害羞,或許會低頭、迴避你的眼神、甚至可能背對你、想遮住自己的臉,但是他離你的身體距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喔!


 

步驟三:眼神凝視、感受心跳


氣氛曖昧、距離靠近都已確實做到後,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更深層的眼神交流,開始凝視對方的雙眼,如果很緊張,可以提醒自己採用三點凝視法,專注分別看著對方的左眼、右眼、嘴唇三點,每個點停留個一兩秒,享受這種是否即將「初吻」的期待,感受彼此是否開始心跳加速,如果對方沒有轉移話題,拉開身體距離,甚至也開始安靜下來,和你一同沈浸在這個凝視的時刻,你就可以進入最後一個步驟了!


 

步驟四:臨門一腳、等他靠近

靠近對方到能親得到的範圍內,讓兩人雙唇的距離剩下三到五公分左右,但先別急著親下去,一方面是能讓更多的期待,深深地撩動兩人的心,使這個吻更加讓人臉紅心跳,另一方面也是和對方做最後一次確認,讓他依然有空間決定是否接受你的接吻邀請,如果對方沒有後退,這幾秒的等待,通常會讓他也想配合縮短最後的距離,向你更靠近,甚至主動吻你,作為他接受邀請的證明。


 

依照這四個步驟,無論你的性別,都能有效地向曖昧的伴侶,發出接吻邀請,每一個步驟都能幫助你反覆體察對方的心意,在尊重對方的感受,暗示性邀請對方參與互動的過程中,製造了很多浪漫且心動的瞬間和氛圍,大幅減低了冒犯對方、破壞關係的可能性,也提高了兩人日後關係更進一步的機會喔!




想知道怎麼跟曖昧對象更進一步嗎?不想一直只像朋友般相處嗎?趕快至臉書粉絲專頁幸福「談」戀愛,私訊愛情導師Anita,讓我教你怎麼利用最科學的方式,增加兩人互動的化學效應,脫單的日子就指日可待啦!




精選好文推薦:

647 views0 comments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