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情導師 ─ Anita 妍
增進關係的行為 vs. 破壞關係的行為
Updated: Aug 15, 2021
在負面情緒影響下,我們容易不自覺地做出一些傷害伴侶的事,做的當下覺得過癮、解氣、佔上風,事後發現不小心傷害了感情,才悔不當初…
作為愛情導師,我最常聽到的學員跟我說:「Anita,我搞砸了,我現在能怎麼辦?還有救嗎?妳幫幫我…」

雖然我相信「感情中沒有絕對」,一時犯下的錯誤,只要處理得當,還是有補救的餘地,但是我也相信「預防重於治療」,要是能在傷害造成之前,就先提醒自己,不該因為一時情緒,去做出破壞感情的事,就能讓親密關係更穩定的發展,不用反覆在傷害與修復之間原地打轉,嚴重者甚至直接以分手作結,徒留遺憾。
因此,能否有效地分辨「破壞關係的行為」與「增進關係的行為」,將會是我們建立健康親密關係最重要的能力之一。
這兩種對親密關係有截然不同意義的行為,表面上看起來很好懂、容易分辨,但是當我們身陷負面情緒時,還有辦法冷靜判斷哪種行為才是對感情有益的嗎?以下這些行為,有沒有哪些是你或是你的伴侶曾做過的呢?
伴侶惹你不高興,所以你整天都不理他,不管他說什麼你都不回應
伴侶沒接電話、訊息沒讀,你奪命連環call,上百通電話打到他接為止
伴侶表現不如你意,你跟他說要是他不改進,就分手吧
伴侶竟敢傷害你?!你以其人之道,還治其人之身,讓他嚐嚐一樣的痛苦
吵架的時候,實在太生氣了,開始對伴侶人身攻擊、罵髒話,說出很多過分的話
伴侶想要點時間靜一靜,你半夜直接衝到他家樓下,要他出來把話說清楚
一言不合,你直接轉身走人,要他來追
為了確認是否伴侶在乎你,故意和異性朋友走得很近,想讓伴侶吃醋
這些行為的背後,當下一定都有一些負面情緒,驅使我們做出這樣的決定,無論是一時讓我們覺得自己佔了上風、測試伴侶是否在乎、還是加倍奉還伴侶對我們造成的傷害,某種程度上,都讓我們的負面情緒得到抒發與滿足,但是這樣的行為,卻對親密關係的維護,沒有太大的幫助,更多時候還會造成反效果,讓兩人之間的感情更疏離、更緊張。
因此,除非你已經做好了非分手不可的打算,這些破壞關係的行為,都不該出現在你們的關係裡,接著,讓我們進一步談談「破壞關係的行為」和「增進關係的行為」之間的差別:
如同前面提到的,「破壞關係的行為」多是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,因為害怕對方不愛我們、擔心關係要結束,所以先採取一些較為激烈的行為,希望能使伴侶讓步、妥協、給出承諾等,主要是從「我」的角度出發,比較沒有考慮到伴侶的感受,以及行為可能對關係造成的影響,當下可能一時解了氣,覺得自己佔上風,贏了這場對決,事後卻得面對關係更嚴重的破裂,導致懊悔、自責等等痛苦的情緒,長期如此,不但關係中充滿不安與緊張,更有可能最終走向分手一途。
反觀「增進關係的行為」,幫助我們做出這些行為的是我們的自信、內在力量,因為相信自己、相信愛、相信伴侶,所以願意和對方站到同一陣線,時時想著「我們」,希望能夠找到幫助彼此滿足情感需求的方式,在行為的當下,感受到的是平靜,雖然偶爾也會因為害怕未知,感到脆弱,在這樣的行為之後,能夠迎來的,是更深的信任、愛、和親密感,長久經營之後,能夠和伴侶建立起安心滿足的親密關係,更有機會走向幸福健康的伴侶人生。

那麼當負面情緒出現,不自覺想做出「破壞關係的行為」時,到底該怎麼辦呢?
嘗試將負面情緒變成幫助自己找出改進方向的指標,不讓它驅使我們做出破壞關係的行為,而是讓它協助我們找到能夠增進關係的行為。